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02 没有松口

还是康氏拉着李三林去跟李青青说话。

李三林好像听到自己叫了声,“五姐。”

李青青打量李三林,跟记忆当中的李三林有八成相似,现在的李三林个子高了,容貌的确是李家生的最好的,可是脑子最蠢,心也是最自私。

李青青想到今天是好日子,李三林当学徒杀猪还算踏实本分。

罢了,没有骂李三林,只说了三个字,道:“多做事。”

李老头的丧事过了四十九天,但没有过百日。

康氏、李大林夫妻就没有摆宴请众人吃饭。

王家人坐坐就回去了。今天是康氏、李大林夫妻的好日子,王家人不会抢风头。

至于这座新宅子的地契,前两天王老头夫妻就送到了康氏的手里。

李青青留下来跟娘家人一起用饭。

康氏在红石村这些天,吃的好住的好,没有半点烦心事,李大林夫妻也孝顺,康氏气色比刚来时好多了。

但是就算这样,让外人看,康氏不像李青青的亲娘。

康氏见李青青愿意坐在她的旁边,心里更是高兴,还问道:“你肚子里的孩子好不好?”

李青青柔声答道:“挺好。我比较注意。”

康氏又道:“刚才鞭炮声有没有吵到你肚子里的孩子?”

李青青微笑道:“我在村外,等鞭炮声停了才进村。”而后觉得屋子里冷,就让李春梅去王家取两筐炭,还跟康氏道:“之前的炭用完了?”

“用完了。”康氏倒是不贪,解释道:“这里不冷。这里比小泉村暖和的多。”

这一下勾起了邓氏的回忆,高嗓门响起来,道:“小泉村冷死人,我每天干活手指头都伸不直!我再也不想回小泉村那个破地方!”

李家的几个小孩子纷纷道:“我也不想回小泉村。”

“红石村比小泉村好多了。”

“红石村有师长教我识字、算数。”

“我喜欢红石村。”

李大林跟儿女、侄子侄女道:“过年、清明要回去给你们爷爷上坟。”

李二林也道:“对。你们得跟着大人去给爷爷、祖宗上坟。”

小泉村再不好,那也是长辈、祖辈的埋骨之地。

李大林、李二林是肯定要带儿女,至少要把儿子带回去祭祖。

李大头一本正经的跟李风、李道几个小子道:“我也回去跟我爹娘、祖宗上坟。”

李家几个小男孩见李大头这么懒的人都坚定要回小泉村上坟,便点头同意了。

饭后,李欢、李彩去洗碗。

邓氏见李青青准备走,道:“我娘家兄弟太老实,在县城找不到合适的活计。他们一直想来和县找活干。他们要真来了,就先住我们家,再找活干。”

李青青对邓家人没有印象,便没有接话。

包子作坊除了王志、李大林、李二林、王月四人外,都是李青青的奴仆。

李青青手里有这些奴仆的死契。

王族那么多族人想进李青青的作坊,李青青没有松口。

李大林可不想让李青青为难,连忙把邓氏拉到一旁,然后与李二林一起送李青青回去。

两兄弟返回红石村时,李二林步伐放慢,道:“大嫂娘家来几个人?”

邓氏娘家人口比李家多。

邓氏上面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兄弟姐妹共九人。

最大的哥哥三十七岁,都当爷爷了,最小的妹妹十七岁,前年刚嫁人。

别看邓家人口这么多,但是条件比以前的李家强些。

原因是邓氏的爹邓老头在镇里的铺子当过几十年的伙计,邓家除了田地的收成,还有邓老头在铺子的收入。

并且,邓家的地理位置在镇子旁边,比小泉村好太多了。

当年,李大林挑着辣椒、菜什么的去镇里卖,路过邓家时,邓氏见李大林长得好看,就跟李大林笑。

李大林在别的事上老实的很,只在亲事上精了一回,只要邓氏朝他笑,他就给邓氏一些辣椒、菜。

邓氏不白拿菜,给李大林喝水、一个煮熟的鸡蛋什么的。

一来二往,邓氏就非李大林不嫁。

邓老头夫妻开始不同意,认为李家太穷,说了几回说不通,气得不行,唉,又不止邓氏一个女儿,儿孙自有儿孙福,就懒得跟邓氏生气。

李家请媒人上门提亲,邓家同意了。

邓氏嫁到李家没多久,就发现过日子不是丈夫长得帅就行的,她开始抱怨,接着她回到邓家,看到两个姐姐过得都比她好,那就更抱怨。

不过,她再怎么抱怨诉苦,邓家没有一人劝她跟李大林和离,反而还让她认命吧,让她跟李大林好好过。

有时,邓老头夫妻看着邓氏过得太苦,还瞒着别的儿女,悄悄的给邓氏一点吃的用的。

邓氏的兄弟姐妹呢,偶尔也给她一些东西救济她。

李大林对邓家只有感激,答道:“两、三个人。”

李二林道:“我小舅子也想来和县找活计。”

李大林问道:“弟妹那个一直没成亲的弟弟?”

李二林点头道:“是。就是他。”心道:当初我还想过搓合小舅子跟王月。幸亏我没说出来。

李大林嘀咕道:“人要是来了怎么安排,找什么活让他们干?让他们从作坊进包子,再到镇子、村里卖包子?”

李二林摇头,道:“方圆几十里都有固定卖包子的小商贩。我们要是让他们去卖包子,就等于让他们抢小商贩的买卖。”

李大林愁道:“那怎么办?”

李二林不以为然的道:“要是早些来,可以让他们跟着全县的人做豆豉。多少能挣到钱。现在都腊月了,马上过年,只能让他们去县城打短工。”

和县全县的村民都学会了做豆豉,做好的豆豉主要卖给马清。

马清再把豆豉放在名下所有的湘月斋售卖,豆豉买卖还不错。

不过,豆豉的制作时间长,邓氏的兄弟、明氏的弟弟想要在年前就挣到钱,显然不成。

李大林问道:“你认识的人多,能帮你大嫂的兄弟找到活干吗?”

包子作坊的三大管事在和县挺出名,大小商贩都知道他们。

特别是李大林负责对外的采买,很多人认识他。

李二林道:“我试着给他们找找。实在不行,就让他们给我盖新房,我给他们开工钱。”

正当李大林夫妻收拾出两间客房准备给邓家兄弟住时,千里之外的官道正下着大雪,一支车队冒雪缓缓前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