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花成亲前,柳家跟李家只要了二两聘礼,后来觉得要少了,就跟柳花再三说好,让柳花每年给柳家送一百斤粮食。
现在柳花死了,柳家就想让李家给。
李红红、李蓝蓝气的大骂,康氏也跟着跺脚骂人,“每年一百斤粮食?你们当我们李家的银子是山里捡来的?”
“一百斤粮食够一家人过冬!你们柳家的男人都死了,不晓得出去做差事赚钱买粮食?”
“柳花都死了,没给我们李家留下一男半女,我们李家没找你们柳家要回聘礼银子就不错了。你们柳家真是不要脸到家,竟然开口向我们李家要粮食?!还每年?我呸!”
小泉村的人见柳家提的要求这么过分,也跟着帮李家人说话。
柳家只能降低条件,“那就每年九十九斤粮食。”
李蓝蓝叉着腰骂道:“滚,一斤粮食没都有!”
柳家人气的脸红脖子粗,道:“九十八斤。不能再降了。再降我们家人会饿死。”
……
最后庄三虎都气的要打人,柳家才不得不把条件变成:只是今年跟李家拿八十斤粮食。
柳家明明是来奔丧,一个铜钱没出,没看柳花尸体两眼,也没等着柳花入土为安,只在李家吃了一顿饭,拿上八十斤粮食就走了。
有个平素从不说谎的村民特意到李家跟李家人道:“柳家人从我家门口路过,我无意间听柳家人说,柳花早逝会变厉鬼,柳家人怕给柳花送葬,会被柳花的魂跟上去柳家闹。”
李家人气的骂道:“柳家人这是说的什么屁话!柳花就不是柳家的女儿吗?”
“哪有那么多的鬼。我看柳家人就是吃人的鬼。要不是柳家人逼着柳花要粮食,柳花怎么会死?”
“柳家人可是够牲畜的!”
“下次柳家人再来要粮食,我就拿菜刀把他们砍出去!”
“三林,以后你不许理柳家人!”
李家以后是不会再跟柳家来往。这门亲事就此彻底断了。
柳家人走后,康氏的娘家康家来人了。
康家只来了一个人,就是康氏的哥哥康老头。
本来康老头的媳妇大柳氏也要来,柳花就是大柳氏的侄女。
康老头怕大柳氏跟康氏打起来,硬没让气得一夜之间嘴上生水泡的大柳氏来。
康老头不到五十岁,身材很瘦,年青时个子高,如今驼背很厉害,个子不显高了。他脸上布满皱纹,特别沧桑还有苦相,看着像七十岁。
康家也特别穷。
康老头穿的破破烂烂,代表康家来奔丧,只拿出六个铜钱给李家。
李红红、李蓝蓝知道舅舅家里穷,不计较这些,就让舅舅多安慰康氏。
哪知,康老头见李红红、李蓝蓝全家很有钱的样子,逮住没人时,跟康氏诉苦,要康氏拿出粮食救济康家。
康氏对康家是很有感情的,哪怕康氏出嫁时,康家没有给她一个铜钱的陪嫁……
今年李大林、李二林两家人都不在小泉村,李家六亩地收的粮食、辣椒什么的都有富余。
康氏答应康老头,等丧事办完了,给康家拿五十斤粮食。
可是康老头不知足,道:“柳家能大过你娘家?你能给柳家八十斤,就不能给娘家八十斤。”
康氏同意了,但是心里生气。
一下子就给出去一百六十斤粮食,合着李家办丧事,康家、柳家合起来拿了六个铜钱吊唁,吃了丧宴,走时还从李家拿走这么多的粮食?
十几里外的山脚下,王家、李大林兄弟等人组成的浩浩荡荡的吊唁大队伍正在准备爬山。
李家本家送信的李明天、李春分走在最前面带路。
这二人冒着雪天下山送信,好心有好报,只是李青青就送给他们每人二钱银子表示谢意。
此次王家前来吊唁的人是王老头、王志、王亮,还有奴仆张宝、贺常喜、马山连、马山队、马照、马大柱。
雪路难走,王老头又是一把年纪,李青青怕王老头受罪,不让他来,但是他非要来。
王老头心里觉得,这可是亲生儿媳妇娘家办丧事,我必须亲自送亲家一程。
王志是长子,走路一瘸一拐也硬要来。
王亮马上要参加科考,那也不读书了非要来,说是三哥在湘王府,三嫂怀有身孕不能去,那我们王家就得多去人。
李大林、李二林两家人全都来了。李大林兄弟是李老头的儿子,他们必须参加丧事,他们的媳妇、儿女也是李老头的晚辈,属于正经的李家人,也是必须要到场。
另外,和县县令宋城山派出管家、林河凡派出护卫、马清夫妻派出马向南掌柜去李家吊唁。
若不是白家、马家、郑家的四个病人已经离开王家回各府休养,这三家定是也会派人。
并且,很多人都不知晓此事,不然光李青青的病人就得来很多,还有王族也会来不少人。
就是这般,吊唁队伍也是三十几人。
这么多人还骑着马、驴子,带着吊唁用的东西,还有棺材、麻衣、白布、寿衣什么的,阵势不小。
吊唁队伍进了小泉村后,引起轰动!
村民们十分震惊,“怎么来了这么多人?”
李明天特意给村民解释道:“和县的县令大人派了管家来李家吊唁。县令大人的官职都没有我妹夫王浩的官职高。我妹夫王浩的官职是六品!”
李春分自豪的道:“我姐夫王浩现在在湘王府当军官,可厉害了!”
之前,王浩通过和县衙门把李家的六亩良田减了农税,小泉村的人知道了王浩当军官,但是不知道当的是几品。
后来李红红、李蓝蓝回到小泉村时,李蓝蓝到处跟人说,王浩的官职是七品。
大家以为李蓝蓝是吹牛,没把这事当真。
这回真正看到来了这么多人,好多人骑着马、驴子,抬着的棺材是上好的木料,这才相信。
“蓝蓝不是说青青夫君的官职是七品,怎么变成六品了?”
“七品大,还是六品大?”
村民的议论声传到了同样站在家门口看热闹的林氏耳朵里,林氏面色十分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