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听说林家去市区找了叶家老二,然后安排在市人民医院做护士。”
楼上餐厅,几人坐在桌子旁,聊起了家常。
第四百八十六章 老爷子好福气
楼下门诊部,曾文芳下楼的时候,发现里面除了老爷子,还有两个病人: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
汪老爷子正在开方子,可帮忙捡药的护士却不在那里。
曾文芳快步走进来,笑着问:“外公,都看好病了吗?”
汪老爷子抬头,见是曾文芳,乐呵呵地道:“从家里回来了?都看好了,不过还有两张方子没有捡药。”
曾文芳走过去,亲热地道:“外公,那我帮您捡药吧?”
汪老爷子点头:“行,年轻人手脚快,有你帮忙捡药自然更快。”
汪老爷子自然知道曾文芳的能耐,那时候,他还希望曾文芳能与孙子一起考医学院呢。不过,如今也不错,女子做医生还是辛苦了些,有时要上班,未免照顾不了孩子。上行政班好,8小时制,晚上能顾家,这样,干儿就能放心在外创业了。
汪老爷子笑眯眯的,那位年长的病患笑道:“老爷子,这位是您孙女吧?”
汪老爷子摇头:“不是孙女,是外孙媳妇呢。”
“啊,外孙媳妇啊?她也是学医的吗?”
“她呀,还只学了个入门呢,不过,在认草药这方面学得还不错。人家是国家干部,在东湖市区当领导呢。”
“哇,这么年轻就做领导了。老爷子啊,你老好福气啊。”
“嗯,嗯,我外孙能娶到这个丫头,确实是好福气。他们啊,是青山中学的同学,当时,两人的成绩都是拔尖的。我这个外孙媳妇啊,还考了全县第一名呢。你记得吗?当年,全县的颁奖仪式都在我们青山镇举行,连教育局长都来了。”
说起这事,汪老爷子脸上的自豪掩饰不住,拈着白胡子,一脸笑意。
那位老人恍然大悟:“哦,那一年啊,我记得,就在街上那个篮球场上,那天我还带着孙子去看热闹了呢。”
那位年轻人也插话道:“我也知道这事,那年我才读五年级,还是爷爷带我上街看颁奖仪式,那位姐姐好威风啊,得了二百元钱的奖金,还得了阳光一中校长送出的礼物,三年的学费全免了呢。”
汪老爷子指着埋头捡药的曾文芳,道:“小伙子,你看到的大姐姐,不就是她吗?”
小伙子打量着曾文芳,兴奋地道:“哇,真的是这位姐姐吗?这位姐姐长得这么漂亮,我都快认不出来了。听说姐姐考上了南方大学,她的成绩都能入京都大学的分数线呢。这位姐姐,可是我们许多同学的偶像呢。”
曾文芳听到他们的话,抬头笑道:“小弟弟,按理来说,你如今应该在读高二吧?”
“嗯,大姐姐,我是读高二,不过这两天身体不舒服,请假回来看病。汪爷爷说,我再吃两天药就好了。身体好了,我就能继续去上学了。”
“读高中很辛苦,你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不能只顾着读书,连跑步、早操也不愿意去。”
小伙子有些惭愧地低下头,不好意思地道:“大姐姐,之前我就是这样做的,结果身子骨不怎么好。汪爷爷已经批评我了,以后,我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
“嗯,学习劳逸结合,方能事半功倍。还有,要学会总结、反思,不要死记忆硬背。只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的东西才是你自己的,死背出来的知识很快就会忘记。”
“姐姐,我的文科总是考得不理想,是不是就是因为我死记硬背呢?”
“嗯,很多人以为文科就是靠背的,其实不然。就如英语,多掌握一些单词肯定好,但是,只掌握了单词还不够,还要学会迁移。你想,你单一地记单词好,还是记一句话好?”
“大姐姐的意思是把单词串起来,连成一句话,我就记那句话?”
“对,你记住了那句话,还顺便记住了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句子的结构,不是比你单一地记一个单词要好多了吗?”
“哦,我知道了!我说为什么我同桌听写单词的时候比不过我,可是,考试的时候总是比我高分,原来要这样学习。姐姐,谢谢您,您都不认识我,却这么耐心地教我,您不愧是我们青山镇所有学子的骄傲。”
曾文芳被这么一赞,有些不好意思了:“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姐姐祝你后年考上理想学校。”
“我会的,大姐姐,我叫杨学礼,后年,我考上好大学就来汪爷爷这里报喜,也来感谢汪爷爷与大姐姐。”
“好,大姐姐等你的好消息。来,杨学礼,是吧,这是你的药,回去煲了,吃过晚饭喝一次,明天早上喝一次。另一剂你早上在家里煲好,可以用水壶装了,带到学校去。分两次喝,后天就可以不用喝了。记得要多锻炼身体,这样才能治标又治本。”
“好,谢谢汪爷爷、谢谢大姐姐。”
小伙子付了诊费与药费,兴高采烈地走了。留下门诊部三人,都微笑着看着他的背影。
曾文芳把另一袋药交给老人的时候,老人又感慨起来:“老爷子,在青山镇,我最佩服、最羡慕的莫过于您了。如今,您又多了一样让我羡慕的好事。
您呀,不单儿子、女儿、孙子有出息,如今竟然还多了一个这么善良优秀的外孙媳妇。如果我能有您这样的福气,晚上睡觉都会笑醒啰!”
汪老爷子被这样赞美,心里自然高兴,与老人闲聊了几句,才把老人送走。
曾文芳扶着汪老爷子上了楼,大家都已经坐在桌旁,见到老爷子来了,汪景辰夫妻与陈文干急忙站起来。
汪老爷子挥挥手:“坐吧,你们先吃,我与文芳洗洗手就过来吃。”
吃饭的时候,汪老爷子说起文芳刚才教一个小伙子读书方法,自豪地道:“说起来,干儿虽然毕业于京都大学,可是,在我们青山镇这个地方,却没有文芳这么有名气。当年的颁奖仪式干儿也在,好像也去领了什么奖。什么奖呢?干儿那时不是没有青山中学上学了吗?为什么县里还会给他发奖?”
陈文干笑道:“外公,那是因为当时镇上有流言蜚语,说文芳作弊。我就去县里给她下战书,两人比试了一场,证明文芳名不虚传。所以,县领导才会给我颁奖,是感谢我鼓励阳光县的学子。”
“原来是这样啊,我当时还在奇怪,你在东湖读书,为什么会来领阳光县的奖项。”
汪景辰瞅瞅陈文干,又瞅瞅曾文芳,不由笑道:“爸,你外孙心眼不小啊,那个时候就能为文芳出头了。看来,他今天能把文芳娶回来,也有那年帮助文芳的功劳。文芳,你觉得舅舅说得对不对?”
曾文芳不好意思地道:“舅舅,那个时候文干只是侠义心肠,看不惯那些考不过我,又在那里说三道四。”
“侠义心肠也要看人吧?换成另一个同学出了这样的事,估计他就不会理睬了。我还不知道他吗?从小就不喜欢管闲事,反而坚儿更多事。”
陈文干失笑:“舅舅,不就是因为表哥多事,打电话把这事告诉我,才会有后来的事吗?”
“呵呵,原来这事还真跟坚儿有关系啊。你们哥俩啊,比一个娘胎里出来的兄弟还要亲热。只是,如今你们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会习惯吗?”
“舅舅,这次表哥去京都可是露了一手,京都人民医院的院长诚恳地邀请表哥加盟他们医院呢。”
“真的?”
汪志坚的母亲听到这里,急忙放下碗,看向陈文干。
“舅舅、舅妈,当然是真的。文芳的小叔可是京都人民医院的内科专家!以前表哥不是去过京都一次吗?沈小叔知道表哥的能耐,这次刚好有一个棘手的病人,沈小叔带着表哥一起去参加会诊,一起为病人动手术。结果,手术非常成功。
院长本人也是一位内科专家,非常欣赏表哥。表哥刚从手术室出来,就握着表哥的手不肯放,说京都人民医院的大门随时为表哥敞开。”
陈文干把上次沈小叔说的事情详细地叙述了一遍,把在座的长辈乐坏了。
第四百八十七章 意外分红(1)
汪老爷子本来都坐下喝汤了,这会儿,他放下汤碗,高兴地站起来道:“那就去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做医生的也一样。哪个不想到京都人民医院工作?坚儿有这样的机会,一定要尽快去。”
陈文干看向汪老爷子,却带着些许遗憾,摇头道:“表哥说外公身体不好,京都离青山镇太远,他……”
汪老爷子激动地反驳道:“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身体不好,他更要尽快做出一番事业给我看看。去京都工作倒是个好的选择,我听说南方省人民医院学术氛围不够好。
我等会就给他打电话,让他尽快去京都。哼,他在省医院与在京都有什么区别?还不是一样离得那么远?在京都也就多了几个小时坐飞机的时间而已。总不能因为离家远,就像你舅舅一样,呆在青山镇一辈子吧?
再说,你大伯在县城,你舅舅在青山镇,你还有两个大姨在青山镇呢。他们没有长翅膀,飞不远。可是,你们长了翅膀,就要能飞多高飞多高、能飞多远飞多远。”
见老爷子越说越激动,曾文芳急忙放下碗筷,拉过老爷子,让他坐下,笑道:“外公您别激动,表哥说了,如果你身体好转,他明年春天就跟我一起调入京都。
所以,当务之急,是您调理好自己的身体。我们都知道,您的儿孙众多,可是,表哥想多陪在您身边,是他孝顺。外公应当高兴才对。”
老太太笑着点头:“芳儿这话我爱听,你不想坚儿,可是我却老想着他。之前,芳儿说了,要带我们二老去京都小住,我还不当一回来,这下,如果坚儿也去了京都,那我当真要考虑考虑。”
汪老爷子端起碗,不住地点头:“好啊,我们汪家那么多人在京都,自是应该去京都那边看看。再说,我们还没有乘坐过飞机呢,正好去坐坐。”
汪景辰夫妻听到父母这般说,脸上笑开了花,他们相视一笑,汪景辰道:“爸,您没有坐过飞机,我也没有坐过。以后,坚儿如果真在京都工作,那我们一家人都有机会坐坐飞机了。”
陈文干不开心了,他撇了撇嘴,不满地道:“外公、外婆、舅舅、舅妈,你们嘴里说不偏心,可是,我怎么听着,你们就是偏心眼呢?我在京都五六年了,你们没有去看过我一次,如今表哥还没去京都呢,你们就想着去看他了。”
“你这孩子,这个醋也吃。”
“哈哈……”
曾文芳也忍俊不禁,她知道陈文干不是真的吃醋,而是撒娇。大家边吃边说,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其实,南方客家人更习惯“饭桌教子”,所以,家里许多大事都是在饭桌上谈成的。
后来,延升到官场、生意场,许多政府的决策,或者大宗生意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
晚饭后,陈文干的舅妈高兴,知道文芳还是儿子能去京都工作的功臣,急忙把曾文芳摁在厅里的沙发上,抢着收拾碗筷,到厨房洗碗。
汪景辰看了一眼妻子,赞许地点点头,对曾文芳道:“你舅妈轻易不收人情,如今承了你的情,她呀,会一辈子记得的。”
曾文芳笑道:“舅舅,表哥可是我的师傅,帮他就等于帮我们自己。以后,我们都在京都,也互相有个照应,舅妈这是太见外了。”
“你今天都洗菜了,洗碗的事本就是她应该做的。唉,刚才说的事情重要,弄得我都忘记表扬做菜的人了。刚才谁做的鸡?谁做的红烧鱼,怎么我吃着味道好像不太对?”
“怎么不太对?”
“不像你们外婆的手艺。”
“嘿嘿,舅舅想错了。今天,菜是外婆洗的、饭是外婆煲的。可是,鸡是文芳做的,红烧鱼是我做的。怎么样?舅舅,好吃吧?”
“不会吧?你们做的?这么厉害?”
“嘿嘿,所以啊,舅舅,你们去京都还是住我家好,这样才能吃到好吃的。跟着表哥,不饿肚子就不错了。”
汪景辰长叹一声:“唉,你不说我还想说呢。你表哥可是一点儿做菜的本事都没有。就是你舅妈,她也学不来,怎么学,做的菜都只是马马虎虎能入口。说起来,做菜也要天赋。不然,那些药膳之类的也不会传给文芳了。”
陈文干脸上的笑意一直就没收起来过,听到汪景辰这么说,又不由嘿嘿笑起来:“嘿嘿,确实是文芳占便宜了。”
汪景辰点头:“嗯,以前啊,能吃饱就不错了,谁有心情研究那些佳肴与药膳啊。再说,研究出来,也没有人有钱吃呀。唉,谁能预料到这几年百姓的生活会越过越好呢?听你小叔说,大城市的有钱人特别文芳发明的菜色,还有山庄推出的药膳,也供不应求,每天都限量供应呢。”
“舅舅,那只是一种销售手段,‘物以稀为贵’嘛,如果那些人要多少我们有多少,那就显不出药膳的难得与珍贵。这个销售策略还是文芳向小叔提出来的呢。
小叔说这样好,不用师傅那么辛苦、不用那么多原材料,可是却一样能赚那么多钱,还打出了一个好名声,一直称赞这个方法好呢。外公把药膳交到文芳手里,也算肥水不流外人田了。”
“文芳做生意也有一手,如今好了,你们夫妻同心,生意肯定越做越好,我们就等着沾光了。”
陈文干知道,每年,文芳都会把一笔钱存到外公的账户里,她觉得外公免费赠给她祖上药膳方子,她虽然对方子进行了改进,可是没有原始的药膳方子,就没有后来的药膳,外公也应当得到分红。这分红,她匀出了在小叔山庄那边所得的三分之一。
只是,这事好像外公他们还不知道,因为那个账户还是他帮忙开的,存折倒是放在外公那里,也不知道外公有没有去银行查过有多少钱。
想到这里,他抬头看向汪老爷子,问:“外公,记得我前几年给您开过一个账户,您把存折放在哪里了?有没有去查过那里有多少钱?”
“有吗?我只记得你小叔给过我一本存折,说是我帮忙研制护肤品,每年都会给我分红,是那本吗?”
汪老爷子想了很久,也没有记起那件事来。
陈文干与曾文芳相视一笑,他们就知道会这样。
“外公,不是那本,小叔给您的那本要早得多。我给你开的那本,也就是前几年的事情。您找找看,明天我陪您去银行查一查,说不定那里会有一大笔钱呢。”
汪老爷子疑惑地看着他,道:“是你与阿坚存的吗?我都说了,你们才开始工作,要积攒本钱。你们也真是的,这钱给我也没有什么用,放在银行里看吗?”
陈文干笑道:“这钱不是我与表哥存的哦,存钱的人嘛,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