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91 生活变好

“李神医可不得了,年龄不大,还是女子,仿佛医仙下凡,救了好多人的性命。”

“你们不知道了吧,那军医司的幕后高人便是李神医。”

“军医司司长为何不从太医分院里面选?”

“那可是正四品的实职,听说李神医不愿意当官,不然就是李神医当司长。”

“李神医不为名利,不愧是活菩萨!”

“听说太医分院的人有些嫉妒李神医。”

“太医分院不如李神医高风亮节。”

……

童院长心情很是复杂。他解释不是,不解释也不是。

袁太医脸红的跟猴子屁股一样,直接中途离开。

王老头、王亮吃完酒宴,就回了隔壁的家。

这家就是卢有功夫妻送给李青青的大宅子。

王家人没有搬过来住。

李青青安排四个奴仆过来看守打扫。

四个奴仆自是好生伺候王老头、王亮。

王老头心里有事,酒宴上没有多喝酒,在卧房午休不到半个时辰,就起来叫上王亮离开出了湘城去康老头家。

目前,王家最远的地就是李青青租给康老头的那五十亩地。

王老头在十天前过来瞧过一次,那时康老头还没有往稻田的水里放鱼苗。

父子骑着马,还有奴仆马大柱、马山队骑马随行跟着,一共四人驰骋在官道上。

阳光明媚,春风拂面,湘城通往各地的官道上车水马龙。

王老头坐在马背上,不敢骑快,怕撞着人。

他看到官道两边一望无垠绿油油的稻田,心里憧憬着几个月后稻田养鱼丰收的场景。

一会儿,四人下了官道,上了土路,又骑了一里路,就到了康老头的家。

这里距离湘城不到五里,好的时候,每亩稻田能卖五两多银子。

康老头的家就建在稻田不远处,是那种很普通的茅草屋,就跟两年前王老头的家一样。

康家人勤快,把茅草屋周边的地都种了青菜,还搭建了鸡窝、狗窝,喂了一只公鸡、两只母鸡、几十只小鸡,养了一条黄色的土狗。

康老头正好坐在家门口编竹筐,激动的把竹筐抛到一旁,小跑迎上前大声道:“我的天,这不是王老太爷吗,怎么亲自来小人家了?”

王老头下了马,把马绳交给马大柱,大步向康老头走去,笑哈哈道:“亲家舅舅,可别叫我老太爷。我比你岁数大,你叫我王哥就行。”

王亮上前鞠躬行礼。

大柳氏及家里的小孩子都出来行礼的行礼,端水的端水。

这大白天的,康家的男人,除了康老头这个又老又病的男主人外,六岁以上的不是去山里挖春笋、野菜,就是挑着竹筐、鞋子、鞋底去湘城卖。

康家的女人,六岁以上的都在做鞋底、新鞋子。

王老头在康家小坐了一会,就去看稻田,这一看,把他惊呆了。

原来,康老头为了防止坏人投毒,也怕鱼从稻田里跳到田埂上失水死了,就带着儿孙、佃农给五十亩稻田的外围,全部安上了半人高的竹篱笆!

王老头以为自己在稻田养鱼上做的不错,还不放心康老头呢,哪知康老头比王老头做的还要细致、稳妥!

王老头问道:“做篱笆这得花不少时间吧?”

康老头笑答:“小人家里人多,有得是时间。”

王老头又问了康老头往稻田里放了多少鱼苗,都是什么品种。

康老头对答如流,还道:“这两天来看稻田养鱼的人少了,前两天小人都不能在家里坐着干活,小人得守在这里,跟这个说,跟那个解释。哦,对了,大前天,湘城官府的农官还过来问小人话。”

王老头道:“亲家舅舅,青青把地交给你,可真是交对了。你干活可真是细致、妥帖。”

康老头得了夸赞,心里欢喜的不得了,道:“青青对小人全家太好了。要不是她,小人全家哪有今天的好日子过。”

王老头心道:那可是我亲生的儿媳妇,自是极好。哈哈大笑,嗔怪道:“你快别自称小人,我听着好别扭。”

康老头见王老头一脸真诚,便试着道:“王哥,不瞒你说,我家来了这里后,光是靠着做竹筐、鞋子、鞋垫,就赚了一两多银子。”

王老头夸赞道:“那可是好事。”

康老头道:“做竹筐是我家自己想出来的。这做鞋子、鞋垫的主意,还是李青青给我家出的。”

王老头刚才只看到康老头在院子里编竹筐,没有看到大柳氏等人做鞋子,好奇的问道:“什么鞋子、鞋垫?”

康老头答道:“不是草鞋,是用棉布做的鞋,鞋垫也是棉布的。”

他家卖布鞋,可是他脚上穿的还是有些破旧的草鞋呢。

王老头以前过了几十年的苦日子,知道康老头的难处。

康老头已经被李家人无数次的说过,不许跟王家人诉苦。这般,他没跟王老头抱怨湘城的生活用品、铁器什么的比镇里贵好多,还给王老头、王亮每人送了两双新布鞋、两副新鞋垫。

王老头没在康家吃饭,临走时按照刘氏的嘱咐,给了康老头六钱银子,道:“亲家舅舅,我头次登门,没给你家带礼物。这点钱,就是我的小心意。”

康老头全家人喜得嘴都合不拢。

王老头四人走后没多久,康家的儿孙陆续回来。

康老头亢奋欢喜的都没先问儿孙干了多少活,赚了多少钱,而是讲了家里来贵客的事。

康氏儿孙道:“爷爷,我饿死了。我想吃饭。”

“今天来了贵客,那晚饭有好吃的吗?”

“爹,王老太爷给了你那么多钱,你能不能买肉给我们吃解解馋?”

要在以前,没等康老头说话,大柳氏早就扯着嗓子开骂,还骂得特别难听。

如今大柳氏在知道儿孙吃得多是得了病,还有家里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每天都有进帐,便道:“哎哟,真是怕了你们,赶紧把桌子收拾出来,一会儿就开饭。”

康老头跟大柳氏要了二十个铜钱,派小儿子、大孙子一起去买几斤鸡蛋,今晚加菜炒鸡蛋吃,道:“肉吃不起,我们家就吃鸡蛋!哼,等过些天,稻田里的鱼长大,我们家就吃鱼!我们家要顿顿都能吃到鱼!”

几十里外。红石村。

十几个孩子在田埂上站着站、蹲得蹲,十几双纯真无邪的眼睛盯着稻田水里黑色绣花针一样大的鱼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