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妖怪也有些手段,见孙悟空打来,使了一个解尸法,当即溜走,只留下一个假的尸身,被孙悟空打死在地。
唐僧刚刚阻拦不及,现在见孙悟空将其打死,不禁喝问孙悟空为何将其打死?
孙悟空解释说那女子是妖怪所变,并让唐僧再看那女子所带来的饭食。
唐僧听后定睛再看,发现那哪里是什么香米饭、面筋?而是一些拖着尾巴的长蛆,以及几只青蛙、癞蛤蟆,满地乱跳。
唐僧见了,不禁信了三分。
然而,旁边的猪八戒却是对唐僧说道,说这只是师兄使的障眼法,他打死了那女子,害怕你念那“紧箍儿咒”,故意使了个障眼法儿,好让你不念那咒。
唐僧听后,信了猪八戒,当即念了几遍“紧箍儿咒”,孙悟空头疼求唐僧别再念了。
唐僧停止念咒之后,说孙悟空没有善心,步步行凶,无故打死人,如何能够前去西天取经?让孙悟空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他不要孙悟空做徒弟了,也不再要孙悟空继续护他西行。
孙悟空说,如果不让我做徒弟,只怕你到不了西天?
唐僧则说,即便是到不了西天,也是我命中注定。
孙悟空又说,他曾经被压在五行山下,多亏唐僧救他出来,唐僧与他有恩,如果不护送唐僧去西天,他就报不了恩,知恩不报非君子,他将背上万古千秋的骂名。
唐僧是慈悯的高僧,见孙悟空如此一说,当即回心转意,说绕过孙悟空这一次,但不可再犯。
孙悟空自然应允,拿了几个刚刚摘得的桃子给唐僧吃。
那妖怪逃了去,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摇身一变,又变作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一根弯头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
猪八戒见了,大惊说道,不好了,被师兄打死的那女子的母亲寻人来了。
孙悟空见那妖怪又变作一老妇前来,同样举棒就打,而那妖怪又故技重施,自己逃了,又留下一个假的尸身,被孙悟空打死在地。
唐僧见孙悟空又伤人命,将那“紧箍儿咒”念了二十遍之后,又要赶孙悟空走。
孙悟空则说,既然如此,那就请师父念一遍“松箍儿咒”,将头上的紧箍咒取了去。
唐僧又说当年观音菩萨只传授了他“紧箍儿咒”,哪里有什么“松箍儿咒”?
孙悟空说若无“松箍儿咒”,就证明他们师徒缘分未了,他还得跟着一起走。
唐僧只得再次原谅孙悟空,并且再三叮嘱,让其千万不可再无故行凶。
师徒四人从新上路。
而那妖怪见第二次计策依然不行,决定再生一计,又变作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公公,手拄龙头拐,口诵南无经。
猪八戒见了又说,这老人家定是孙悟空打死的那女子的父亲,那老妇的丈夫,现在来寻妻子和女儿了。
而那老公公也确实如此这般说。
孙悟空见那妖怪又来,心里寻思着那妖怪定有脱生之法,如若还是像前两次一般直接就打,定会让那妖怪再逃走。
于是,念动咒语将此地的土地、山神全都叫了出来,让他们帮忙看着妖怪,切勿让她再次逃脱。
这一次有了土地、山神的相助,那妖怪没法再逃脱,被孙悟空一棒彻底的打死了。
只是,这看在唐僧、猪八戒、沙僧三人眼里,是孙悟空又一次,将一个无辜的老人家打死了。
唐僧气得战战兢兢,正要再念那“紧箍儿咒”,孙悟空连叫“莫念”,并且让唐僧看那被打死的老人家是什么模样?
却见那老人家的尸身,瞬间化作了一堆粉骷髅,唐僧大惊之下,问孙悟空这人刚死,为何就化作了一堆骷髅?
孙悟空解释说,那是一只妖怪,现在被真正的打死了,便现出了本相。
唐僧再看那堆骷髅,见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
唐僧这才信了那老人家真是妖怪所变。
然而猪八戒又在旁边说,说这堆骷髅也是孙悟空使的障眼法,其目的还是为了不让唐僧念那“紧箍儿咒”。
唐僧听后,不禁又信了,说孙悟空一连打死了三人,倘若日后到了人烟聚集之地,不知会闯出多大的祸事?
这一次,唐僧铁了心要赶孙悟空走。
孙悟空苦苦哀求,说打死的分明是妖怪,让唐僧不要赶他走。
然而这一次唐僧心意已决,被孙悟空求得恼了,叫沙僧从包袱里取出纸笔,取水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孙悟空说,“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孙悟空接了贬书,知道师父不可能再留他,噙泪向唐僧拜了几拜,又叮嘱了沙僧一番,让其务必要好好照顾师父,然后一个筋斗纵上了天空,直接去了。
孙悟空驾着筋斗云,准备直接回到花果山,忽闻得水声躁耳,在半空中仔细一看,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
一见之下,不禁又想起了唐僧,忍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一众书迷们看到这里的时候,心里一窒,我擦!真的赶走了?
这让所有的书迷们大感意外,他们以为这第三次,唐僧也会像前面两次一样,选择原谅孙悟空。
却不曾想,这一次真尼玛赶走了,这下子应该如何是好?
……
第1461章 真正看懂《三打白骨精》
看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唐僧真的赶走了孙悟空,一众书迷们大感意外。
而随着孙悟空被赶走,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孙悟空是保护唐僧的绝对主力,他被赶走了,只留下猪八戒和沙僧二人,能够保护好唐僧吗?
孙悟空还会回来吗?又会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回来?什么时候才会回来?
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让书迷们对后面的情节无限期待。
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后面的情节,然而可惜的是,他们要等到明天才能看到了。
因为今天的连载,刚好到孙悟空被赶走时结束。
网络上,早已经是热议不断,气氛非常热闹。
“我擦!孙悟空竟然被赶走了,虽然是被唐僧赶走的,但猪八戒绝对功不可没。”
“是啊,唐僧其实已经相信了那白骨精是妖怪,奈何猪八戒说那是孙悟空使得障眼法。”
“话说,猪八戒为何要添油加醋?难道是想赶走了孙悟空,自己做大师兄?”
“其实吧,我认为猪八戒并不是想赶走孙悟空,而是孙悟空平时老欺负他,他现在逮住机会,想要报复一下孙悟空,也就是让唐僧多念几遍‘紧箍儿咒’,却谁知,唐僧铁了心的将其赶走了,这尼玛真够草蛋的。”
“嗯,楼上说的有理,毕竟孙悟空走了,猪八戒就是打妖怪的主力,他这么懒,又怎么会给自己找这么大的麻烦。”
“其实猪八戒的实力并不比孙悟空差多少,当初在云栈洞的时候,他和孙悟空几乎打得是难解难分,足足打了一晚上才败走,他主要就是有些胆小,又太懒了。”
“唐僧赶走了孙悟空,在我们看来,是不分是非,但唐僧在猪八戒的挑唆之后,是真的以为孙悟空无故杀生,这才将他赶走。其实也不能算唐僧的错,只能说唐僧有些时候慈悲过了头。”
“但如果说是猪八戒的错,似乎也不全对,毕竟是唐僧铁了心要赶走孙悟空的。又或者孙悟空自己也过于冲动了,其实他可以更加耐心一些,等到白骨精露出真面目之后再下手。毕竟,前面两次唐僧就已经要将他赶走了,第三次他应该更聪明一些。”
“所以说这个故事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这到底是谁的错?”
“是谁的错,这个大家可以慢慢讨论。现在我想说的是,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设置,实在是太棒了,除了故事本身的精彩之外,还有对人性的思考,不简单,这个故事绝对的不简单。”
“这个故事很明显的是在说,我们不能被表面的现象所诱惑,有些表面看起来很美好的东西,往往暗藏着邪恶。这是让我们要擦亮双眼,不要贪图眼前的小便宜。”
“楼上所说只是最基本的,或许这个故事还有更加深层次的寓意。”
“有没有更加深层次的寓意?这个值得大家慢慢讨论。我现在只是有一个疑惑,孙悟空有火眼金睛,按理说,他第一次打死白骨精所变化的女子时,应该能够看出,白骨精使了个解尸之法逃走了,他为何没有去追?而要等白骨精连着变化三次,才最终将其打死呢?”
“为什么要打三次?这是故事的设定啊,如果一次就直接打死了,这个故事无疑就会差上了许多,这正是李凡先生的高明之处。”
“没错,正因为‘三打’,才使得这个故事有更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内容。这就是李凡先生如此安排情节的原因吧。”
“精彩的又何止三打白骨精?前面的故事也同样非常精彩,黑熊精偷袈裟、高老庄收八戒、流沙河收沙僧、大战黄风怪、四圣试禅心、偷吃人生果等等故事,哪一个不精彩?李凡先生的《西游记》,绝对是一部神书,我们有幸看到,实在是太幸运了。”
“是啊,一个又一个的故事绝不重复,又一样精彩,李凡先生的脑洞实在是太大了。《西游记》至此,就已经足以成为经典。”
“我们能够亲眼见证《西游记》的诞生,实在是太幸运了。”
“……”
无数的书迷们在热议着《西游记》,热议着今天连载的故事,《三打白骨精》。
而一众名人名家们,也同样在热议《三打白骨精》,他们的热情,丝毫不比书迷们差,甚至还更高。
因为,《西游记》连载至此,已经展现出了极大的魅力,其影响力也正在不断扩大。
这对于神话传说文化严重缺失的现在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而《西游记》的诞生,也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前有《封神演义》,现又有更加优秀的《西游记》,一众名人名家们兴奋不已。
对于有部分书迷提到的一个问题,一众名人名家们,也同样非常有兴趣,那便是孙悟空为什么要打白骨精三次,才将其彻底打死?
这是作者李凡特意安排的情节,那么,李凡如此安排,除了增加故事的精彩性,以及表面的寓意之外,是否还有更深层的寓意?
这的确值得好好的研究、讨论一番。
一众名人名家们,对于这个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
沈从和岑庚二人,也同样在讨论。
沈从说道:“老岑,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岑庚道:“三打白骨精,我认为这是唐僧师徒踏上西行取经之路后,到目前为止,最精彩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故事。”
“哦?最重要的故事?”沈从哈哈一笑,继续道,“看来我们又想到一块儿去了。”
岑庚也笑道:“这么说来,老沈你也同样想到其中的深意了。哎!李凡果非凡人,如果不深入研究一番,这‘三打白骨精‘,我们还真没有真正的看懂。如果是普通的书迷,没有真正的看懂也就罢了,但要是我们也没有真正的看懂,估计要让那小子笑话了。”
沈从不可置否的点头道:“好在经过一番研究,我们算是真正的看懂了。不然下次再见到那小子时,我还真有些不好意思。”
岑庚道:“我们也有义务和责任,让所有的书迷们,也真正看懂这‘三打白骨精’的故事。那么,这一次,我们谁来和书迷们分享一下我们的看法?”
沈从道:“上次是我,这一次就老岑你来吧。”
岑庚点头道:“也好,那还是老办法,就用微博吧。”
说完,岑庚不再犹豫,登陆进自己的微博,开始编辑内容。
其内容明显的不少,岑庚编辑了好一会儿,才编辑完成,然后更新了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