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田都种植在山坡上,虽然不算高,可想对于水田来说,高低区别非常的明显。
志新摇头晃脑的说:“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指的就是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昊昊称赞他:“说的对极了!”
艾婉莹若有所悟的说:“别说孩子们了,我也跟着长见识,看来以后有时间了,就得带孩子们到处走走。”
悠悠心想:“妈唉,出来走走可不光是有时间就行,还得有大团结才行。现在人们的温饱问题刚刚解决,有条件到处走走的可不多。”
晚上六点的时候,一座高大雄伟的大桥映入眼帘,坐在前面的志斌姥爷激动的喊道:“南京长江大桥!”
桥上的车辆不算多,汽车在大桥的正中间,靠路边停了下来,昊昊打开车门,率先跳了下去,志亮在车上,俩人合作,先把四位老人扶了下去。
孩子们下车后,赶紧跨过护栏,走到人行道上。大桥两侧的人行道上,游人可真不少,不过大部分集中在东侧的人行道上,这边比较适合照相。人行道上,脖子上挂着照相招牌的,就有十几个人。
下午六点的光线,正适合照相,人们倚在大桥的栏杆上,对着夕阳,面带舒心的笑容,随着快门的响声,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看到车上下来这么多的人,附近照相的都围了上来,纷纷揽客:“照相不,三元一张,立等可取。”
等看到后面悠悠她们脖子上的照相机时,几个人立马撤了。
自家人不仅带着照相机,还带着录像机,照相的撤了,周围的群众也自动的往外撤,不过也没离开太远,停在几米外,好奇的观望。他们好多人没见过录像机,对陌生的事物有着天生的抗拒。
这次有随行人员,全家照了不少合影,把几个相机里的胶卷拍光了,才算停了下来。
周围的群众看的咋舌,纷纷的议论:“这伙人可真有钱,照这么多的照片,得多少钱啊!”
志斌姥爷比其他人都兴奋,他说:“以前教学生《南京长江大桥》这篇课文,只是看着图片教学,现在亲临其境,感觉更加的震撼。”
他老人家为了教学,对这座大桥可没少费工夫,收集了好多和大桥有关的资料,今天现场教学,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语文课。
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有“争气桥”之称。
南京长江大桥是双层桥,上层为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连通104国道、312国道等跨江公路,是沟通南京江北新区与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
下层为双轨复线铁路桥宽14米、全长6772米,连接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干线,是国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脉。
大桥由正桥和引桥两部分组成,正桥9墩10跨,长1576米,最大跨度160米。通航净空宽度120米,桥下通航净空高度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以上24米,可通过5000吨级海轮。
公路正桥两边的人行道旁设150对白玉兰花形的路灯,造型与北京长安街路灯完全一致。
南京长江大桥的复式桥头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大桥正桥南北两端各设大桥头堡一对、小桥头堡一对。
大堡塔楼高70米、宽11米,米黄色,分立于大桥两侧,大堡高高凸出公路桥面,顶端为高5米、长8米的钢制“三面红旗”,呈飞跃前进状。桥头堡建成后,“三面红旗”的特色风格风靡全国,被多次模仿。
堡内有电梯通往桥下的公园、铁路桥(不对外开放)、公路桥和堡顶的平台。
小堡位于大堡向引桥方向68.7米处,结构、外型、颜色与大堡类似,仅体量略小。小堡凸出公路桥面的部分为5米高的灰色“工农兵学商”混凝土群像。
在桥头堡桥面以下部分,大堡侧面写有“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万岁”,小堡侧面写有“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等红色大幅标语。
公路正桥两边的护栏上嵌着202幅铸铁浮雕,包括100块向日葵镂空浮雕、96块风景浮雕和6块国徽浮雕。风景浮雕中共有20幅不重复的浮雕,以描绘中国山河风貌和歌颂当时社会主义中国的成就为主题。
从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和产业,包括北京火车站、大寨大队、鞍山钢铁公司、大庆油田、抚顺煤矿、内蒙古大草原、沙漠驼铃、上海万吨级轮船、新安江水电站、海岛女民兵、海南岛椰林风光、青藏铁路、成昆铁路等。
浮雕的创作受到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和北京十大建筑雕塑的影响,综合了欧洲雕塑的写实手法、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方式和汉代画像石的传统,把乌托邦想像、意识形态、艺术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桥栏浮雕与大桥的其他装饰物风格和谐一致,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的风貌,是当时大众艺术的经典作品。
大桥南堡下方的江岸设大桥南堡公园,面积18.5公顷,南堡公园以大小堡连线为对称轴,有大型花坛3064平方米、大型喷水池2800平方米,共有乔灌木14000余株,设盆景园、桂花园、银杏林。
最后,老人深情的背诵出《南京长江大桥》的原文:
清晨,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今天的天气格外好,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浪滚滚的江水中,9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大桥分两层,底下一层是火车道,铺着双轨,上面一层是公路,公路两边是人行道。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我沿着人行道,走近正桥。两座雄伟的工农兵塑像左右挺立。塑像后面,耸立着两个高大的桥头堡,顶端的一面面红旗,映着阳光,十分艳丽。正桥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候检阅的队伍,站得整整齐齐。我手扶着桥栏杆,站在大桥上,远望江面,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随着波浪时起时伏,侧耳倾听,一列列火车鸣着汽笛,从脚下呼啸而过。
滔滔的江水浩浩荡荡,奔向大海。自古称作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老人背诵完,周围响起一片掌声,好多人由衷的感叹,其中一位推着自行车的中年人说:“我经常在桥上经过,对这座桥的了解,还不如您老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