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0节

“我去年失踪到你知道我还活着,已经一年多的时间。按照我被俘时候的态势,恐怕没有一个人会想到我还活着。我虽然牺牲了,但你还年轻,还要继续的生活下去,今后的路还很长。你总不能因为我的原因一辈子不嫁人?忘记我,头开始生活这没有什么不对的。”

“就算你现在是一名革命军人,但你还是一名女性,未来的妻子,未来的母亲。今后的路还要继续走下去。所以我没有什么好怨的,毕竟现在是战争年代,生离死别的事情随时都可以发生。只要你过的好,我也就放心了。”

“说句实在的,我被俘之后也曾几次求死、果没有我们现在郭参谋长,恐怕我现在恐怕真的不在这个人世上了。所以你大可不必因为此事而过于内疚。你也是要做母亲的人了,过于激动对你的身体不好。”

说到这里,杨震微微的迟疑了一下后,语气郑重的道:“答应我,现在做一个好妻子,将来做一个好母亲。好好的照顾你自己,照顾你的家人,别让爱你的人伤心。过去的事情就让他归去吧,人不能总活在记忆中,终归还是要向前看的。”

听到杨震的这番话,秦秀华抬起头仔细的看着杨震依旧平静的脸,半晌才幽幽的道:“你真的不恨我?恨我背叛了我们当初的誓言,在你失踪还没有一年就嫁人?”

杨震摇摇头,苦笑道:“有什么可恨的?我说过,这事走到今天的地步,怨不得你的。战争年代,什么事情都会发生。就算我去年没有被俘,但谁又能保证我们都平平安安的活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只要你过的幸福,这比什么都强。”

说罢,见到她的情绪稳定了一些,杨震站起身来道:“你有了身子,这些天又是飞机,又是汽车轮船的,想必也很疲劳了。你今晚就在这里好好休息,等明天我们返回我的驻地后,我让我们军医处长好好给你检查一下。等一会我会让小虎子把晚餐给你送过来。”

第226章 中央的小手腕

就在杨震刚要迈步走出去的时候,自见面后一直站在秦秀华身边,没有说话的丈夫突然开口道:“老杨,我们能不能单独的谈一谈?就现在。”

听到他的邀请,杨震微微点了点头没有拒绝。当两个人走出那间帐篷后,他向着杨震伸出手道:“易建平,一二九师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直属独立团副政委,也是秦秀华的丈夫。这次奉命与秀华一起来东北。”

对于他伸出的手,杨震迟疑了一下,还是伸出手握住后,却是笑道:“我就不必自我介绍了吧。我想你们来的时候,这个上级应该是交待过了。而在之前的情况,小秦也很了解。”

对于杨震的回答,易建平却是微微点了点头后又摇头道:“上个月,我们突然接到调令,让秀华立即返回延安向中组部报道,原因也没有说。本来调令上写的只是调她一个人回延安,但军区和咱们一二九师首长说明了情况后,还未等秀华出发,我也接到了调令。”

“到延安后,还未来得及喘上一口气,刚刚去中组部报道完毕,甚至还没有找到一个住的地方,就搭乘一架苏联飞机被送到了苏联。直到到了莫斯科与在那里治伤的周副主席见面后,才知道我们被调动如此匆忙的原因。”

“你不知道,当秀华知道你没有牺牲,而是流落到了东北,人几乎都要崩溃了。要不是在莫斯科的几位大姐劝说,恐怕她寻死的心都有了。你还活着,她却已经嫁人了。她认为是她背叛了你们当初的誓言。”

“实际上你不知道,当初在得知你失踪的消息后,秀华几乎都快要疯了。对我们这些知识分子一向都很照顾师首长为了避免她触景生情,也是为了让她有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以及替他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干扰,才由政委出面将她调到冀南军区五分区工作。”

“到了冀南军区后,由于我们身份背景以及出身类似,又在一起工作,慢慢的熟悉起来,相互之间很照顾。后来经军分区首长捏合,去年冬天结婚。”

说到这里,易建平突然对杨震道:“老杨,说实在的我应该说声谢谢。谢谢你能原谅秀华。你不知道,自抵达莫斯科后,你还活着的消息一直像枷锁一样,牢牢的套在她和我的身上。不仅仅是秀华,还有我,心里都像是压着一块大石头一般。”

“你能这么快的原谅我们,我真的很谢谢你。自从知道这件事情后,我一直很担心她的身体。你也知道她现在的身体,情绪一旦过激会给她带来很大的伤害的。再加上这一路飞机、汽车颠簸,她的状态很不稳定。”

对于易建平的话,杨震摇了摇头道:“无所谓谢不谢的。我们之前的确曾经是恋人,现在虽然不在一起了,但今后还是同志,是在一个旗帜下共同战斗的革命战友。更何况我也并没有说错,这事真的怪不得她。”

说到这里,杨震感慨的叹息一声道:“夫妻走到一起,除了感情之外,其实更多的讲究一个缘分。但很多的事情不单单是感情能够左右的,战争年代的夫妻尤为如此。也许今天还欢欢喜喜的准备开始新的生活,明天就会牺牲在战场之上。”

“你要好好的陪陪她,多开导、开导她。人不能总是活在过去的阴影中,总归还是要向前看的。就算是为了孩子,也要开心的活下去。”

“我想我牺牲或是失踪的消息传来后,师里面追求她的人不会在少数。像她这样的女大学生出身,长的也算漂亮的女干部,一直是咱们部队中高级干部追求的重点。尤其在僧多肉少,经历十几年战争考验,还未成家光棍还一抓一大把的情况之下。”

“能在那么多的高级干部追求之下,她既然能选择你作为伴侣,想必你还是有过人之处的。你曾在她困哪的时候帮助过她,我想你也应该相信她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的。尤其在你们的孩子即将出世的时候。相信她,爱护她,不要去怀疑她。”

杨震说这番话的时候,易建平一直就着身边的篝火看着杨震双眼,似乎想找出这是不是他心里话。不过有些让他失望的是,杨震的眼神平静的很,没有半分的波澜,他什么也没有看出来。

凝视杨震良久,易建平还是道:“不管怎么说,老杨我真的很感激你。你的心胸真的很宽阔。也许正是你这样的心胸,才能在这敌情最为恶劣的北满之地,打下这么一大片的天地。”

听到易建平又一次真诚的道谢,突然感觉有些不太舒服的杨震有些自嘲的笑了笑道:“老易,也许我的胸怀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样宽阔。实际上,我也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只不过,我的小肚鸡肠从不用在自己的战友和同志身上。”

虽说杨震在接到自己未婚妻已经与别人结婚的电报心中微微的一口气,现在却多少有些不舒服。尽管那只是自己前任的未婚妻,和自己无关。更是在得知自己已经牺牲的消息后才嫁人。但对于他来说却有隐隐约约有一种被背叛的感觉。

对于杨震这番话,易建平笑了笑,没有再解释什么,只是对杨震道:“我在临从莫斯科出发的时候,周副主席已经找我们谈过话。中央已经决定,我和秀华同志这次就留在你们这里工作。具体职务由你安排。”

“今后我就是你的部下了。请你放心,无论你安排什么职务,哪怕就是一个班长,一名普通的战士,我保证都会愉快的服从命令,用心去工作。我是革命军人,一切以党的事业为重。”

听到中央已经决定将他们两口子调到自己这里工作,杨震微微的愣了一下,随即愉快的表示道:“欢迎你们来抗联工作,我们这里正需要像你们这样年轻,又有文化和经验的干部。不过你们的具体工作安排,还需要和总指挥、政委他们一起商议一下。”

话音落下,杨震看到那边总指挥正在招呼自己,便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我还要去陪中央领导,你先回去陪陪秀华,好好的劝劝她,一切以身体为重。我先过去了。工作的事情,等回到司令部后再说。你们有什么事情就直接找我,如果不方便找李政委也行。”

等杨震离开之后,易建平望着他的背影,想起帐篷中还未能平静下来的妻子,微微的叹了一口气,却没有立即回去。而是就在江边站立了良久,直到有人喊他回去吃饭,才返回帐篷中去陪伴妻子。

易建平是一个性格稳重,也是很重感情的人,对于秦秀华也算得上用情至深。他虽然已经与秦秀华结婚,但他一直知道秦秀华心中真正爱的人还是自己已经牺牲的未婚夫。无论自己怎么呵护她,却始终无法取代那个人在她心中的地位。

只是对于自己妻子心中还另外有一个人,他并不在意而已,他一直认为作为她现任丈夫的自己,心胸应该开阔一些,不能与一个死人去争夺,那样并没有什么意义。重要的是她现在是自己的妻子,而且是即将要为自己生儿育女的妻子不是吗?

也正是因为秦秀华对自己已经牺牲的未婚夫念念不忘,更是在如云追求的高干之中选择了只是一个副团级的自己,才让他更加重视和珍惜自己的妻子。因为在他看来,这才是真正有情有义,值得自己用一辈子去珍惜和爱护自己的女人。

甚至秦秀华在得知自己的未婚夫并未牺牲,还活着的消息后的表现,还让他多少有些自己趁虚而入,夺人所爱的感觉。从莫斯科出发的时候,尤其是中央领导找自己谈话过后,他甚至已经有了放弃的念头。

中央领导在和他谈完调他们来莫斯科的原因后,曾经直截了当的告诉他,对于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中央并不想插手,也会尊重他们的选择。

但也希望他能尊重秦秀华同志个人的选择。虽然没有明说,言外之意告诉他,如果秦秀华决定回到她未婚夫身边,希望他不要阻拦。

在单独谈话之中,中央首长明确的告诉他,中央对于杨震这个人以及东北抗联的工作很重视,希望能在那边安排一些得力的人员照顾好杨震以及抗联一些高级领导人的私人生活,不要让外界插手进去,利用感情方面影响他们或是他的某些决定。

这个外界究竟是谁,中央领导没有指出。但从一进入苏联境内直到抵达伯力,从对方在某些方面刻意的刁难中,易建平影影约约的也能感觉出来。

虽然与杨震一样,是大学生参军的干部。但之前有过多年地下工作经验的易建平明白,能让一贯稳重在党内威信极高,很尊重同志个人意愿的中央领导作出这样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举。这关系到争夺抗联领导权的问题。

抗联孤军悬在东北,可谓是天高皇帝远。与中央没有直接的联系,除了电台之外,一切的陆路沟通只能通过对方。甚至之前曾经与中央失去联络长达数年。相对于中央,他们对这个外界依赖更强一些。

能不能将抗联这支队伍牢牢的掌握在党的手中,独立自主的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而不被某些外界因素牵着鼻子走。这对于在南方根据地时候吃过大亏,以及在之前的中东路事件之中因为某些领导人在对方示意之下发表了一些不恰当的言论,使得中央的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陷入极大的被动。甚至在西安事变谈判中还被曾人抓住小辫子提起过的中央领导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也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尤其在知道这些外界因素在诺门罕事件爆发后,更改了原来的某些不接触,甚至变相的削弱政策,加大了对抗联某些援助。争夺领导权的意味表现的很明显后,更是加重了中央领导层的疑虑。

而在分析了抗联也就是杨震上报的具体情况之后,中央很明显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这个抗联三路军中最年轻,但也是实力最大,也是抗联三路军领导人中唯一一个抗战后,在中央工作过的,现在对抗联的局势能取到关键性影响的杨震身上。

当然具体还要等中央代表团回考察回去之后,再行定夺。单单仅凭杨震的电报,是无法窥全貌的。中央的工作不能因为一个人而定。

为了保证他不被外界拉拢过去,中央领导人甚至做出了干涉两个已经结了婚的普通党员,党的基层干部的婚的决定,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即便在当年苏区的肃反时候,也从来没有这样过。

对于易建平来说这个抉择很艰难。虽然说一切服从党的需要,虽然说明知道自己妻子对前任未婚夫用情极深,但真让他放手,却并不是那么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莫斯科到伯力这一路上他都在刻意的压制着自己的感情与情绪,一边要照顾因为情绪过于激动,而出现某些不稳现象的怀孕中的妻子。一方面又要在心理面做出艰难的抉择。很是让他有些心力交瘁。

但他现在却是很庆幸,杨震表现出的心胸并未犹如他想象中的那样。在与杨震的交谈之后,他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自己妻子的性格他知道,典型的外柔内刚,更是绝对贤妻良母型的性格。

虽然自得知实情后,一直到现在情绪很激动,但易建平相信那是大悲之后的大喜引起的。她会做出自己最终的选择,而这种选择一定会是尊重现实的。至于中央的想法,在易建平看来中央的担心到是有些多虑了。

至于今后的事情发展,还需要自己多多的考虑。中央既然已经决定将自己留在东北工作,那么今后还是要将重心转移到怎么完成中央交给自己的任务为主。

第227章 夜谈

正陪着中央代表团吃饭的杨震自然不知道在代表团临来之前,中央会有如此多的想法。要是让他知道中央为了维护他的独立性,不被北边控制居然会做出如此的决定,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为中央的重视而大笑一场?

杨震准备的晚饭很丰盛,看的出来之前是下了一番苦心的。除了江中的鱼、来的路上打来的野味之外,还特地为那位对黄豆有着特殊偏爱的林总准备了一盘油炸黄豆。只是这盘黄豆的来源有些不太好听,是杨震特地从为马匹准备的马料之中扣出来的。

东北虽然是中国黄豆的主产区,也是最大的产区。但盛产的黄豆却被小鬼子视为战略物资,控制的很严密。尤其是在北边不产豆子这几个县,缴获的黄豆数量着实不算多。而这不多的黄豆,还要给战马充作增加营养的配料。

战马可不是那些驾辕、耕地、拉磨的劣马。娇贵的很,它吃的东西很讲究的。除了必要的草料之外,还需要额外添加很多必要的饲料。而这些饲料之中,黄豆制成的豆饼却是最好的。而且就是草料也不是撸把草就行,草料的储存与配置,甚至存放都是有很多说法的。

你要是真只喂食草料的话,恐怕没有几天你的马就连站都站不起来了。要是真的像那些后世传言的在路边撸一把青草就当饲料的话,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你的马就会腹泻而死。

即便是一项以耐粗饲料著称,艰苦耐劳的蒙古马,那是因为蒙古草原上那无边无际的优质野生大豆、苜蓿等极品牧草。要是蒙古大草原上长的都是一些马不爱吃的杂草,恐怕也就没有蒙古马这个马种了。

之前部队一匹马都没有的时候,这些事情杨震根本就不明白。等到有了相对充足的战马的时候,杨震才发现饲养这些战马,并让它们保持体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连所谓耐粗饲料的蒙古马也根本就和自己在后世时听说的两码回事。

在战马补充不易的情况之下,为了保持战马的体力,在占据几座县城后,杨震亲自批示张镇华,将所有缴获的黄豆全部集中统一保管。民间豆油作坊中产生的豆饼,也由后勤部统一收购。

为了此次迎接这位嗜好黄豆的林总,杨震临行之前特地找张镇华批了三十斤黄豆。所以这些黄豆绝对可以说是从马嘴里面抢食。当然,这些话杨震是打死都不敢说的。要是让中央知道了自己居然从马料之中弄黄豆给这位赫赫有名的战将吃,恐怕一顿狂批是免不了的。

而相对于见豆欣喜的林总,其他几位将帅却是对着用地道东北手法烹制的黑龙江中的鱼兴趣更大。尤其那几种南方不产的鱼,更是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

草鱼炖豆腐、红焖鳌花、油煎鳊花、香酥雅罗、鳇鱼炖土豆、在加上葱爆狍子肉、红烧鹿肉,配上以黑龙江水清炖的鲫鱼、哲罗鱼肉馅的饺子,让几位吃了整整一年,甚至几年的黑面包、红肠外加紫菜汤等没有什么味道的俄系菜吃的都想吐的将帅吃的是酣畅淋漓。

便是那位在吃上一向不挑食,给什么吃什么的林总,也是吃了不少的鱼。对于杨震给夹的鱼肉馅饺子更是有多少吃多少。甚至为他盛好的大米饭,都一口未吃。一边吃一边少见的连声夸赞好吃。

一席饭吃的是宾主尽欢,等饭后杨震安排这些代表团的同志休息的时候,却没有想到自己会被林总留在了特地为他准备的单人帐篷之中。

坐在行军床上,林总就着雪亮的马灯打量杨震良久才道:“你能不能给我讲述一下你的作战经历,我对你的那些战斗很是有些兴趣。你能不能说说当时是怎么考虑的?你的那些决策究竟是在什么样的一种情况之下下的?”

看了看手表上的时间,杨震有些犹豫的道:“首长,现在已经是后半夜了,您是不是先休息。等您休息好了,我再向您详细的汇报?熬夜我习惯了,您身上还有伤,需要好好的修养。”

林总却是摇了摇头道:“你我都是军人,一夜不睡对我们来说并不算什么。还是先听你的介绍。至于休息,等听完了再说。”他说话时虽然不紧不慢,但语气却是很坚决。

见到他坚持,杨震无奈的只能从自己如何被俘,又如何被关押进日军细菌战实战基地开始,一直到当初究竟是怎么下的决心冲出来。从阿什河阻击战到为了补充给养去攻打开拓团。从五道岭子如何以炸药全歼了日伪军上千人到奔袭苇河县城。

从阿城、五常交界的中伏到老黑顶子秘营的休整。从偷袭镜泊湖伪满水电站工地到奇袭佳木斯。从血战群策山首开全歼日军第四十四加强联队到石头庙子血战,击溃日军一零四师团主力。

每一战杨震都讲的很详细。自己如何思考的,怎么下的战斗决心,包括兵力部署在内,讲的都很透彻。甚至连自己在指挥作战时候的某些习惯都说了出来。

倒不是他有意识的显摆,而他很希望能得到这位战功赫赫的元帅的指点。他认为自己运动战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欠缺,尤其是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还极少。他很盼望能得到这位军事大家的帮助。

林总在杨震叙述时候,只是静静的听着,既没有插言,更没有评价。只是一边听,一边点头。等杨震讲述结束,他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杨震良久,才感叹道:“你年纪轻轻,却有这等果断。你的很多决心,换了我是不会下的。”

“我军第一次与日军打的战役,就是我指挥的。对于日军的战斗力我很清楚。当年平型关一战,一一五师在弹药充足,参战部队都是长征过来的老骨头的情况下伏击的不过是日军的辎重部队,还伤亡了上千人,几乎与日军达到了一比一的比例。你能面对日军主力师团,打成这个样子,很不容易。”

“日军官兵训练有素,其合成作战能力极强,远非我们可以相比的。即便是国民党训练最有素的中央军与之相差也甚远。你打的那些仗,很多都是硬碰硬的硬仗,这个决心要是换了我,轻易是不会下的。”

“当然,这里面固然有你们的装备要比关内我军精良的原因。但你能以一群乌合之众打成这个样子,并将部队在短短的时间之内扩充到数万的规模,并连续打了那么多的胜仗,这其中不是一个幸运能够说明问题的。这其中不下大量的苦心,是很难达到的。”

“首先你这个做指挥员的头脑始终很清晰,而且对战场的形势判断很准确。专门针对日军战术的优缺点,制定了针对性的训练。虽然因为时间上还比较短,而显得有些仓促。但也正是你的这些针对性训练,才使得你的部队能在短时间内与日军正规师团士兵相抗衡,而不落下风。”

“你说的很对,一场战斗或是战役的胜负,取决的不单单是敌我双方兵力的对比,以及武器装备的悬殊。更多的是需要指挥员冷静的头脑,对战场形势的判断以及合理的战术安排。”

说到这里,林总笑了笑道:“不过你的作战风格很奇怪。有的时候大手大脚,打的是酣畅淋漓,显得很大气。有的时候却是有些畏手畏脚,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从这一点上也可以说你还未能形成自己的指挥风格。”

“群策山一战,你奔袭奇袭佳木斯,运用大纵深穿插,打击敌军心脏,调动日军回援,分散其集中的兵力,为自己最后围歼日军创造战机,这可谓是相当精彩,甚至可以用神来之笔形容,足可以作为运动战的典型战例。”

“在五常与阿城交界遇伏,能在那么短的时间之内作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集中兵力、火力先于日军主力合围之前,击溃日伪军一部,一举改被动为主动,并以极少的代价不仅歼敌一部,还顺利的突出日军合围。这一点没有敏锐的战场判断能力很难做到。”

“但你在石头庙子一战前,几次与你的部下争辩,让一个主力团白白的耽搁了将近一夜的时间。你的部下作为亲临一线的指挥员,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力。第一次抗命,可以感觉到奇怪,但第二次你就应该琢磨他们为何要坚持自己的看法。”

“也许你认为你的部下由于提拔过快,指挥经验,尤其是对战场形势的判断上还有一定的欠缺。但你既然能从当初突围出来的几百人中挑选他们分别担任军事首长,我想你不会单单的只是维持部队内部的平衡,想必他们都是有能力,也有一定才干的。”

“虽然后来的战局发展证明你的判断并未错,但日军修建的那个兴山要塞的地形你并未亲自去看过。对于那里情况,你的了解绝对不会比前线的指挥员清楚。”

“他们在一线指挥,对于一线形势的判断要比远在群策山的你更为了解。后来的战局尽管一度陷入被动,但事实证明了当初一线指挥员的决心并未下错。而你若是在他们第二次抗命的时候,仔细分析一下,就不会白白的耽搁大半夜的时间了。”

“所以,有很多时候,作为一名高级指挥员的,不仅仅要相信自己的判断,但更要相信你的部下。从你的部下那里上报的情报中找出对自己一方最有利的情况,并下决心,这才是一个高级指挥员最应该具备的素质。作为一名统筹全军的指挥员,事必亲躬并不是一件好事。”

“你看待形势的眼光,不能只停留在战术上,但也不能一味的停留在战略上。要把战术与战略结合好,这才是一名成熟的高级指挥员应该有的表现。既不能矫枉过正,也不能彻底的撒手不管。”

“你和我说,你现在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我希望你这个摸石头的时间越短越好。尤其是在你们兵员、物资补充相对困难的形势之下。尽量要少与日军打阵地战,多打运动战,将运动战与游击战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不能消灭敌人不注意保存自己。也不能只为了保存自己,而不去消灭敌人。这其中的度,你作为一个方面的指挥员一定要把握好。”

到底是元帅,看问题很准,而且是一针见血。不仅详细的指出了杨震的优点,对他在战役指挥上的不成熟之处也肯的极准。当然要是换了其他的一个人批评的方式可能会委婉一些,但是林总要是能那样做,也就不是他林总的风格了。

对于林总对自己的评价,以及战略素养上的优缺点的指出,杨震一边刷刷的记录,一边不住的就战略上,尤其是战术上的一些问题,向这位创造了三组一队,三猛战术的等针对敌我双方优缺点战术的军事家请教。

而对于杨震的请教,明显对其有相当不错好感的林总也是倾囊相授。所有的问题,几乎是有问必答。尤其是在杨震请教越级指挥应不应该的时候,他更是为杨震详细的剖析了其中的所有优缺点。明白的告诉杨震,什么形势可以做,什么形势不可以做。

不仅军事上对杨震指点很多,就连杨震没有请教的政工方面,很多事情也解说的详详细细。两个人谁也没有想到,他们这一谈竟然谈了整整大半夜的时间。等谈话结束时,天色已经大亮,外边的炊事员已经准备好了早餐。

等杨震离开林总的帐篷后,想起一夜受教匪浅的谈话,不禁心中暗自感叹:“无论后世对这位有没有神话,但是他能始终得到领袖器重,从红一军团长,到一一五师师长,再到后来的百万大军统帅绝对不是偶然。”

“也许他的性格上的有一些将来对他会是致命的缺点,但这并不能妨碍他在军事上的建树。他在后世人民军队的成长中起到的作用,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否定的。抛开政治因素,但就这份军事上的素养,也许只有那位独眼元帅可以相比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