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妖妖小说网>历史军事>抗日之我为战神>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71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718节

这些轻型水上飞机,虽然载重量不大,自身的航程也难以支撑从根据地到日本西海岸往返。如果单靠这些轻型飞机,虽然能跟随轰炸机群出动,但是却无法完成返航,而且每架飞机能装运的人数更是有限。

但是这些轻型水上飞机有着轻便、灵活的机体,可以有效的躲避日军的观察哨,以及可以采取超低空的飞行方式,避开已经开始陆续部署的雷达发现。其机载自卫火力虽说无法与日军战斗机进行格斗,但是并未没有一点还手余地。

将这些小型水上飞机用作一线救援,以大型水上飞机部署在二线,作为联络中转站和加油点的战术。要远比直接在日本西海岸附近,部署大型水上飞机安全的多。至少不会出现救援的飞机,反需要被人救的情况。

桑德兰水上飞机是英国制造的大型四发水上运输机,航程可达四千三百多公里。满载的时候,航程可以达到两千八百多公里。机体异常坚固,自卫火力也相当的不弱。最大三吨的载重量,虽说比不上运输机。

但是可以在海平面随时起降的优势,却是当时抗联主力运输机c四七运输机无法相比的。在远程载重量上,更是远远的超过了美制卡塔琳娜水上飞机。经过抗联的改装,这些桑德兰水上飞机在无大风浪的时候,完全可以在距离日本海沿岸五百公里之外,担负着对救援行动支援的任务。

以桑德兰作为轻型水上飞机的加油飞机,部署在二线作为接应飞机,以及作为临时的海上加油点。以灵活、目标也小得多的轻型水上飞机,作为一线救援主力。这是抗联在整个对日空袭时,在缺乏舰艇的情况之下,主要采取的救援方式。

将这些轻型飞机以六架为一个编队,一次性出动三到五个编队分别往返加油以及救援,起到的作用远远超过单纯使用大型水上飞机救援。同时一次性出动的飞机数量多,意味着搜索的范围和密度也要大的多。

每个编队之中采取三架能装载八人的鹅式飞机,为救援的主力。一架鸭式水上飞机,为警戒与搜索飞机。另外一架翠鸟式水上飞机,作为保护编队飞机使用。而在搜索编队的外围,还有一架卡塔琳娜水上飞机,作为支援和指挥机。

这些轻型飞机即便被日本战斗机捕捉到,被击落一架的损失,也要远远小于出动一架大型水上飞机。考虑到协同的问题,所有的水上飞机的无线电设备都经过改装,可以随时有效的与二线接应飞机进行联络。

而且抗联每次出动的时候,都派出两到五架的b十七轰炸机,只携带少量的炸弹以及照明弹。并不深入日本领土,只在日本西海岸盘旋,协助搜索跳伞的飞行员。并且时刻做好攻击遭遇日军舰艇的准备,以确保营救的成功。

同时给每架轰炸机的所有乘员,都配备了橘红色的救生背心以及配备了信号枪,为营救飞机指示目标。甚至相当一部分飞行员,还配备了战场上缴获数量最大的日军士官级的望远镜,以配合空中营救。并再三交待所有参战空勤人员,尽可能的坚持到西海岸跳伞。

第1834章 优良的效果

如果战损的轰炸机实在坚持不到西海岸,也要尽可能的在太平洋上空跳伞,轻易不要在日本内陆地区跳伞。因为根据抗联与美国达成的协议,美国将以轮驻的方式,向日本以东的海岸派遣潜艇。即执行对日封锁任务,也参与营救抗联的飞行员。

作为交换抗联将提供图们江口,作为美国海军潜艇的加油和补充物资的临时驻泊点。美国海军潜艇在日本海境内活动的时候,抗联将尽可能的提供空中掩护和一定的支援。而且抗联的这个营救战术,也在美军参与对日轰炸之后,扩大到美军空勤人员身上。

尽管日本人对在本土上空被击落,一经俘获的抗联空勤人员,采取了不经任何审讯,即可枪决的极端手段。甚至日本老百姓,也加入了屠杀跳伞空军人员之中。以及美军参与救援的潜艇,始终处在三心二意,并且数量始终不足的情况之下。

但在抗联不断改进营救手段的努力之下,抗联在轰炸日本的初期虽说损失不轻。参与轰炸行动空勤人员的永久性损失,始终保持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之内。虽说数量也不算少,但是与同期的欧洲战场相比,几乎可以说是处在一个忽略不计的水平。

在日本海上空被击落,或是支撑到日本海上空坠毁的轰炸机空勤人员,只要跳伞大部分都被营救回来。整个对日空袭之中,这些水上飞机营救回来一千多人的空勤人员,几乎占据了抗联战损飞机空勤人员的百分之六十。

再加上美军潜艇营救回来的七八百人,抗联的轰炸机空勤人员损失是整个二战之中,所有拥有战略轰炸力量之中损失最小的。虽然轰炸力度越来越大,战损也不轻,但轰炸机部队始终元气却都保留了下来。

拜美制b十七、b二十四轰炸机,以及英制斯特林轰炸机坚固的机体,以及极强的生存力所赐。再加上日本本土东西宽度并不大,抗联主要轰炸目标本州岛最宽也不过二百五十公里,最窄不过五十公里的特点。

这些轰炸机只要没有在日本上空直接被打的解体,或是四个发动机全部被打的失灵,基本上都能挣扎到日本西海岸跳伞或是迫降。尤其是b十七轰炸机和斯特林轰炸机,甚至机翼被打掉一半,也能挣扎着飞出日本列岛。

甚至机体最结实的斯特林轰炸机,这种本身就是在桑德兰水上飞机改造过来的轰炸机,在海面上迫降的时候,还能保证一定的浮力。这些都保证了大部分战损轰炸机的空勤人员,都能避免在日本本土上空跳伞。

而在抗联编织的这张异常紧密的营救网之中,这些人员大部分都被营救了回来。相对于在日本东海岸的美国潜艇救援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比例,抗联的这个营救成效,可谓是相当的出色。

要知道即便是在美军参与空袭,美国潜艇营救行动活跃了很多,但也远远没有达到百分之六十的营救率。也正是采取了这些营救手段,避免了因为战损导致空勤人员过大的伤亡以及被俘,影响到轰炸机部队的出勤。

以大型水上飞机,在从珲春起飞的p四零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之内作为加油机使用,以虽然航程较短,但是机体轻便、灵活的水上飞机作为一线搜索的办法。还是杨震从后世的空中加油机之中,琢磨出来的思路。

虽说现在的空中加油技术还不成熟,抗联更没有制造类似设备的能力。但是在海面风浪较小的时候,利用水上飞机可以在水上起降的特性,将大型运输机改装为加油机,在海面上为小型飞机加油,有效的延长这些小型飞机的作战半径以及搜索航程。

沿着东西最宽达一千三百余公里的日本海上,形成一张尽可能严密的搜救网,尽可能多的将战损飞机的空勤人员营救回来。从战后统计上来看,抗联这张远近结合的搜救网,在没有海军舰艇的情况之下,表现的还是基本满足了需要。

尽管面对日本人派出的战斗机,这些搜救飞机自身的损失也不小。但是总体来看,效果甚至可以用优良来形容。等到四四年抗联的雅克九远程护航战斗机投入使用之后,搜救飞机除了因为自身的故障之外,基本上已经做到零损失。

而抗联的对日轰炸力度,虽然比不上同期美英对德轰炸的力度。在国内、党内、军内,也引起了很大非议,但对于日本国民的士气和意志打击却是相当的大。对日本人维持战争的潜力,也起到了相当大的釜底抽薪的作用。

为了消灭美英向抗联转送轰炸机的基地,日本人甚至不顾已经过长的战线,向印度连续发起攻击,试图切断美英向抗联转交轰炸机的后方基地。其陆军航空兵也放弃了几乎所有的对地支援任务,不顾损失向抗联根据地发起空袭,试图将抗联的轰炸机群消灭在地面上。

而到了四三年,苏联人看着抗联对日轰炸起到的效果也很是手痒痒。为了检验自己的战略轰炸水平,派出了仅存的几十架佩八轰炸机,换上美国人的军装,涂掉机身上所有的标志也参合了几次。苏联人明显是想借着这个机会,积累一些远程轰炸的经验。

不过明显不想与日本人在这个时候公开撕破脸的苏联人,只随同参与了几次对金属冶炼中心富山的突袭。在损失了六架轰炸机之后,因为佩八轰炸机过于低劣的可靠性,在取得一定的远程轰炸经验之后,便停止了参与。

随后便将这批佩八轰炸机,转手给抗联之后撤回了国内。没办法这些飞机的发动机可靠性太差,再玩几次飞机就丢光了。飞机丢光了苏联人倒是无所谓,但是一旦跳伞的空勤人员被俘,那可就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所以苏联人的参与,还是相当有限度的。

虽说杨震对这批佩八轰炸机的性能还算满意,但是这批轰炸机发动机低劣的可靠性,杨震也不敢轻易启用。最后用一批美制b二十四轰炸机的备用发动机,将这四十多架佩八轰炸机的发动机替换下来,才将其投入实战。

不过这批苏制四发重型轰炸机,倒霉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发动机。在换上可靠的多的美制发动机之后,这批苏制轰炸机的性能完全不输给英制斯特林轰炸机,而且四十多架的数量也不算太少,有总算聊胜于无。

当然这批苏联货也不是白给的,是以五万吨优质动力煤换来的。这个价位论起价格来,总体还是很便宜的。当然这批轰炸机抗联需要配备通信系统,需要加装机内通话器,外加还要更换发动机。但总体来说,性价比要比那些叶二轰炸机要好的多。

其实那一百部的b二四轰炸机的发动机,抗联其实也没有花钱,甚至都没有计入租借法案的项目之中。因为杨震在接手这批轰炸机之后,立即将其转手给了美国人一架,供美国人仔细研究苏联人的重型轰炸机技术。

美国人用一百部的b二四轰炸机发动机,换来的这一架佩八型轰炸机,再加上之前的叶二轰炸机研究一个遍之后。得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结论,苏联人的这型飞机压根就是一群垃圾。虽然航程比较远,但基本上对美英没有任何的威胁。

而且性能不仅远不如美国正在设计的新型轰炸机,也不如美英现在已经投入到战场的轰炸机。无论是在大航程之下的载弹量,还是飞机上的设备都相当的落后。按照美英的标准,这款轰炸机甚至不具备真正的实战能力。

一百台大马力发动机,换了这么一个在任何人都感觉大脑袋的结论,在美国人看来却是还是很合算的。苏联人严格的保密措施,让外界一直摸不到其真正的技术水平。美国人虽说认为苏联人的航空技术距离自己相差太远,但是却并不相信德国人的宣传。

美国人虽然看不起苏联的海军,以及二战之中充其量也就是战术空军的空军。但是对于苏联人能不能造出来从勘察加直飞阿拉斯加的轰炸机,威胁到美国的本土,美国人还是很感兴趣的。

有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去掌握苏联最新的轰炸机技术,美国人还是很舍得花钱的。事实上美国人对抗联装备的苏制飞机,一向都很感兴趣。无论是轰炸机,还是战斗机都相当的有兴趣。抗联装备的苏制轰炸机,美国人不仅派出飞行员前来试飞,而且派来的都清一色的是老手。

眼下虽说美苏两国因为共同面对着同一个敌人,打的可谓是热火朝天,美国人也真的很下力气援助苏联人。但今天的朋友,不意味着明天就不会是敌人。就像美国人对抗联的援助总是留很多手,只给二流的装备一样,对苏援助也没有强到那里去。

地面上的装备有啥给啥,卡车、坦克、装甲车,几乎是有求必应。但是对于飞机的控制,却是相当的严格。别说战略轰炸机是一架都不给,最新式的战斗机也是一架都不给。野马战斗机,只给了几架初期b型的。同时采取了很多手段,去刺探苏联人的航空情报与发展。

美英两国的态度,决定了他们与苏联人的合作,勾心斗角会始终暗存其中,这场战争胜利的那天,也就是双方分道扬镳的那一天。冷战?没有这场无硝烟的战争,杨震那里来那么多的机会?

苏联人对美英的态度也是一样,自己最新的航空技术一向都是实施严格保密的。很多苏联飞机经常是已经出现在战场上,美英才知道苏联人还有这么一款新式飞机。苏联外交部长乘坐这款佩八轰炸机去英国开会的时候,所有的维护都是苏联人自己来的。

英国人想要靠近这款轰炸机,都相当的困难。直到那次会议之后,美英才知道苏联人居然还有这么一款腿长的超远程轰炸机。但苏联人的这款飞机,尽管在战场上损失很大。但是对美英却采取了严格保密的措施,美国人根本就接触不到。这次美国人逮到机会,一百台发动机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第五卷 潮起

第1835章 一切尽可能的手段

对于杨震来说,管他是什么冷战还是热战,只要对中国人有好处就行。这些佩八轰炸机,既然性能还算可以,那么用来做上一笔交换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至少美国人为了了解苏联人最新的战略级别飞机技术,不会吝啬的一点点东西都不出的。

只是除了对日轰炸之外直到四三年,杨震在整个战线上却拒绝有任何的大动作。无论美英怎么催促,却就是不肯按照美英的意思发起攻击。甚至美国人以中断所有的援助为威胁,他也一直没有大的行动。

心有余、但力不足,是杨震迟迟未发动新的攻势最大的原因。四二年的会战部队伤亡太大,部队即便经过长时间的整补,却至四二年底还未能恢复元气。尤其是四一年底、四二年初补充的新兵伤亡近半,更是让人心疼。

这个伤亡数字,让杨震始终在实施任何军事行动的时候,都相当的谨慎。也让杨震下定决心,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在战略上整体采取守势。除了战备值班机动部队之外,全军进入全面长时间的休整期间。

全军上下这段时间,除了调整编制、补充部队之外,无论是老部队,还是新部队,都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训练、训练,再训练。步兵战术、炮兵战术、装甲兵战术,步炮协同、步坦协同、地空协同作战。一遍、两遍,甚至无数遍。

新兵也不在全部集中之后,进行统一的训练。而是编成一个新兵团之后,开训一个新兵团。杨震已经打定主意,在部队没有训练到自己想要的目标之前,绝对不在发起任何的主动攻击。

但兵员补充,却依旧是他最头疼的问题。新区动员的速度,远未达到理想的目标。此次会战因为作战目标,主要是四平一线,在人口相对密集一些的南满,收复的新区并不是很多。无法从根子上满足需要。

虽然抢占了整个热河,但热河的人口有限。加之去年挺进军动员一批新兵,再加上北迁的部分居民,本就不多的人口数量,就变得更加的稀少。这就造成了部队补充兵员,迟迟达不到满足的需要。

关内尽管给动员来很大一批补充兵员,但这些数量对于抗联扩编和补充需要来说,依旧还显得不足。因为扩军不单单是步兵,还是航空兵、坦克兵和炮兵,都急需大量的人员来扩编。特别是正在扩充的轰炸机部队,需要补充的新兵不仅要求数量,还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

为了给部队补充最急需的,东北人民政府甚至将四二年将新区所有的伪满师道学校,伪满国中未进入高中继续学习的男性毕业生。老区的所有师范学校的男性毕业生,以及未考中大学的国高学生。

经过甄别之后全部调拨给了航空兵部队,主要是补充进入轰炸机部队。这才勉强满足了四二年下半年,航空兵主要是轰炸机部队扩编的急需。同时东北人民政府与航空兵部队联手,在每一个地区都创建了航空俱乐部。

航空兵出训练人员、教练机,地方挑选一批有文化的青年,进入这些俱乐部学习飞行,作为航空兵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所有的男青年只要具有伪满国中毕业生资格,体检合格就必须要进入这个俱乐部。

你未来是不是进入部队是一码回事,但是现在课余时间或是业余时间,必须要学习飞行,掌握一定的飞行技术。这是结合苏联、美国等航空发达国家经验的一个办法,利用民间资源节省部分的时间和压力。

为此抗联特地从美国进口了一大批的初级、中级教练机,每个县都安排了五架。并挑选了一批因伤或是其他原因无法重返战场的空地勤人员,到各个县任武装部的副部长以及航空科长、教育干事。

中央为了保证抗联的补充需要,以及扩编需要的兵员,同时为了减轻关内各个根据地的负担,减轻群众的压力。在陕甘宁边区、晋察冀、太行等几大根据地,从地方政权和各个直属机构身上大动手术。各个地区、县采取精兵简政的办法,精简了一大批的年轻干部和工作人员调拨给东北。

在四二年下半年华北大旱已经成定局,整个山西境内已经到处都是河南难民,冀鲁豫、冀南区大量地区开始断粮。河南境内的老百姓听说东北能吃饱饭,改变了历史上的逃荒路线,全部进入旱情略微好一些的山西。

中央又动员进入山西的难民向北进入晋北,由抗联抽调大批的卡车转送东北地区。为了保证这些难民能够顺利的抵达东北,在整个山西、河北境内都遭受到严重旱灾,无力负担涌入山西难民的情况之下。

抗联出动全部的轻型飞机,就连部分教练机都抽调出来。并集中了一批战斗机掩护,甚至一次性出动六十多架运输机和轰炸机,不断的向太行区、太岳区空投粮食。为难民向东北中转,做好物资上的准备。

而晋察冀边区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抗联向察哈尔、热河调集了大批的卡车运送粮食。为了转运难民、部队以及粮食,杨震就连作战部队的汽车也抽调了相当一部分。而且晋察冀距离热河近在尺咫,进入热河的难民第一批利用公路送往通辽,在用火车转送至三江平原。

其实今年不仅仅是河南,晋察冀、太行和冀鲁豫的旱灾一样严重。尤其是自开春以来,就已经开始春旱的晋察冀缺粮问题尤为严重,根据地内老百姓去富裕一些的冀中平原讨饭。讨来干的给伤员,稀的自己垫吧一些肚子。

大批实在过不下去的老乡略微一动员,都向察哈尔方向涌来。甚至热河境内,也涌入了大量的关内百姓。要知道旱灾可不仅仅眷顾的是根据地和国统区,敌占区也一样的严重。大批沦陷区的老百姓,在日伪政权根本就无力救灾,也不想救灾,大批的向北进入热河。

挺进军返回的部队,甚至不得不留下相当一部分,在察哈尔境内开荒种地自给自足或是就食。但察哈尔境内也一样地瘠民贫,很难养活太多的军队。再加上进入察哈尔境内,等待转运的难民,察哈尔境内的粮食也相当的吃紧。

整个四二年军区和东北政府为了安置这些难民,调集粮食和物资支援关内的旱情,消耗了很大的一部分精力。好在从难民之中又动员了一部分的新兵,总算在四二年底满足了部队的扩编需要。

只是尽管到四二年底部队已经实现满编,但技术兵种的扩编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缺口依旧很大。部队扩编进度缓慢,特别是技术兵种扩充缓慢,也是杨震在整个四二年下半年,以及四三年上半年,始终没有大动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且按照杨震下一步的作战方案和意图,至少其中的一部分,让他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等待日军在东南亚、太平洋战场上的血再多流一些。特别是日本海军,现在流的血还不够。日本本土的那几艘庞然大物,不解决对自己是一个相当大的威胁。

眼下大和舰虽说调往了克鲁特,但是长门级的两艘长门号与陆奥号战列舰,扶桑级的两艘扶桑号和山城号,眼下都在本土待机呢。尤其是刚刚建成不久的武藏号战列舰,现在就在柱岛海军基地。

这些军舰大部分没有去海底常驻之前,杨震是不会进行下一步的计划。日军海军在图们江口外那次疯狂的炮击珲春,珲春境内纵深落下三百八十毫米以上炮弹几百发。以及接下来的对北朝鲜抗联控制区几次炮击,让杨震可谓是印象深刻。

一发四百六十毫米炮弹落下来地动山摇,一座小山灰飞烟灭。这些军舰留在日本本土,让杨震在执行下一步作战计划的时候,犹如芒刺在背。下一步作战计划无论是南满还是朝鲜,日本海军的问题都必须解决。所以杨震无论美英再催促,坚决不采取行动。

除了整训部队、调整编制,提高部队各级指挥员的能力和水平之外。杨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重点放在了军工上,再不就是与李延平换班去延安向中央汇报情况。甚至基本上每两个月,杨震都要有大半个月的时间在延安。

杨震去延安主要时间,都是在与主席、副主席,以及总司令或是军委几个主要负责人开闭门会。或是常常与主席单独谈话,一谈就是一整夜。除了部分与李延平同去延安开会之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他自己去延安,就连袁芷若都只是偶尔陪同,他去延安这么多回谈了什么谁都不清楚。

每次从延安回来,他也不是与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开一夜的会。就是与李延平、郭炳勋等军区常委,一开会就是一整夜。这些会议从来不做记录,所以同样也没有人知道这些会议的内容是什么。

与此同时,集宁至通辽的铁路线,正在抓紧时间进行修建。通辽至集宁的公路,杨震亲自拍板调了七个工兵团,以及几百台工程机械,采取划分路段分别施工的办法,正在全力的抢修和进行硬化。

抗联的大批防空部队,也陆续的开始开向华北进驻。延安、张家口、大同,都布设了雷达。华北各个根据地内,也部署了大量的防空哨。而抗联的后勤和工兵也陆续的进入各个根据地,开始秘密勘察地点。

同时抗联出动五架起降距离短的轻型联络飞机,从冀鲁豫军区向山东军区运输了一批大功率电台,以及联络参谋人员。并通过太行和冀鲁豫军区,向山东军区转送了一批弹药。并将山东军区主要负责人接出来送往延安,最终转来东北治疗。

四二年十月份,副总指挥与军委参谋长,带着除了太行和晋察冀之外,其余的几个大区主要负责人抵达东北考察。从军工产业到各个训练基地,从航空兵、装甲兵部队,到所有的军事学校,甚至师一级的教导队,都看得相当的仔细。关内来东北整训的部队,更是考察的重中之重。

第1836章 军装和军鞋

随着东北敌后根据地至华北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路线打开,大批的关内部队采取轮换的方式,分别到东北整训、换装。并从各部队抽调大批的干部,进入抗联的各个军事院校进修炮兵、装甲兵、防化、防空、通讯、工兵等军兵种知识。

并组织所有进入东北部队的参谋长,分批参加抗联的参谋长进修班学习。团以上干部,也轮流进入抗联举办的高等军事进修班学习合成指挥。团以下干部,则进入抗联的步兵学校中级班和初级班进修。

同时抗联也从各大军区部队之中,挑选了一大批的骨干,尤其是连排干部补充进航空兵等技术兵种。最重要的是每支来东北整训的关内部队,都给抗联带来了急需的补充兵员。关内的几大战略区,虽说困难了一些,但都按时完成了中央交给的任务。

每个开来东北的旅,都带了一个补充给抗联的新兵团。到四二年底,除了山东军区以及新四军所部,因为路线过远和日伪军的封锁,新兵尚未到位之外。其余的几大区答应的兵员补充,已经基本全部到位。仅仅晋察冀和太行,就提供了六万多的新兵。

因为出晋北和察哈尔之后,一路都是车运,新兵的逃亡数量也远远低于以往。关内部队动员的六万多新兵,基本上都保质保量的抵达东北。这批新兵数量虽说不算多,但按照各个根据地人口基数来说,两大区已经做了最大努力了。

后来杨震才知道,因为今年华北遭遇了罕见的旱灾,在地方负担已经过重,实在难以为继的情况之下。中央下令各大区全部暂停扩编部队,除了挺进军各部之外,其余部队要压缩编制。已经征集的补充兵员,全部转交给抗联。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人家答应的事情做到了,杨震也自然不会吝啬。在关内武装抵达东北之后,所有的枪械都经过严格的检验。破损的全部换掉,口径稀少、没有地方搞子弹的也全部换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