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诗社之中、螃蟹宴之后写了刘姥姥,其实是写贾府财物分配问题。给刘姥姥插了满头菊花的是王熙凤,在王熙凤这些人眼里,小姐公子们写的诗并不宜多,就像头上戴花,一两朵足够了,插满头,谁都不好看。实质是,公中出一点钱,偶尔让他们聚一次即可。
给刘姥姥这样没有血缘关系求上门的穷苦者的打赏,就是打赏的底线,所以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处处强调他们是亲戚,除了东西,王熙凤只给了8两银子,她不能坏了规矩。后边也写了,姨娘的父母兄弟死了,按惯例每人也是20两,大丫鬟一年也才12两银子。
贾芸找贾琏求差事,与刘姥姥求赏是一样的情况,都知道这差事等同于赏。也就是说,贾府所有的奴仆都被认为是靠着主子的赏赐生存生活的,主子给多少是多少,讨好和照顾好主子就是他们的本质工作,其他都是假的。写龄官的个性,说林黛玉像戏子,也是说林黛玉无父无母,被贾府养着,就是靠的贾母怜惜,以刘姥姥不同的方式讨好贾母。这是把感情也就是血缘以物质进行量化之后,众人的认知。就像姑娘们都是二两银子月钱,姨娘们也是二两银子,姨娘们除了更亲近地伺候主子,生儿育女之外,也能够被买卖,也是有身价的,这身价跟姑娘们一样。姑娘们讨好的是长辈,姨娘们讨好的是丈夫,姑娘们靠的是血缘、性情,姨娘们靠的是性情和生育。
公私不分的情况下,人性自私,每个人都只考虑自身利益。当一个家族发展到“王字边”的一辈时,实际上这些小姐公子们都是“宝玉”,不通人情世故,却是被奴仆们论斤论两看待的。每个人都在计算着在他们身上付出和取得的收益,而不是感情。
感情等同于银两,贾母一直允许贾宝玉跟林黛玉胡闹,是没打算把林黛玉嫁出去,但又不认为林黛玉能做贾宝玉的正妻,潇湘妃子就是姨娘的意思,贾母评估之后,也只认为林黛玉只能做个姨娘。高规格养着林黛玉,是为了给贾宝玉做妾的,除了贾母死后林黛玉有去处,也是因为林黛玉在贾府的身份尴尬——林如海留下的钱财大多被贾琏一家拿去了,公中没有林家的钱财,林黛玉若以林家的女儿吃贾家的食物,就被认为不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连贾敏也不被认为是贾家的人,迎春被打死都无人出头。
以利相交者都是马道婆那样的,可以两面获财,也可以为了利益行出卖害人之举。贾府各种乱象,不过是各种利益之间的争夺和考量。